一把完整的紫砂壶结构有壶肩、钮座、气孔、壶钮、盖面、盖沿、壶口、把基、壶把、把内把、壶底、壶腹、流茎、壶流、流口。
紫砂壶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 三种形式。嵌盖是指壶盖陷
入壶口内,又有平嵌盖与虚嵌盖之分。压盖是指将壶盖覆压于壶
口之上,盖的直径要略大于壶口的外径。截盖是指在制坯时,将
紫砂壶上端口盖相应的部位切割开来,截下部分做成盖,壶身切
口做成壶口,盖合后外形完整。由于制作技术难度大,只有中高档紫砂壶,或者紫砂壶名家才会采用截盖设计。另外,壶盖上都要开一个内
大外小的喇叭形小孔,这样才不易被水汽糊住,有利注茶。
紫砂壶烧成后,口和盖的配合应达到“直、紧、通、转”
四项要求。“直”,是指盖的子口,要做得很直,举壶斟茶时,
壶盖也不会脱出。“紧”,是指盖与口之间要做到“缝无纸发之隙”,严丝合缝,盖启自如。“通”,是指圆形的口和盖,
必须圆得极其规正,盖合时要旋转爽利。“转”,是指方形(包
括六方、八方)和筋纹形的口盖,盖合时可随意盖合,即
可和合严密,纹形丝毫无差。
紫砂壶的壶盖一般都有着漂亮的盖纽,有宝珠形、桥
形、牛鼻形、瓜柄形、树桩形、肖动物形等许多种。一般圆壶多用宝珠形纽,扁壶多用桥形纽,僚生壶则用瓜柄纽、
树桩纽等。
紫砂壶的壶嘴很重要,它关系到出水是否畅通,注茶 爽利不涎水,故紫砂壶嘴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嘴式的长 短、粗细及安装位置都要恰当,壶嘴内壁必须光滑畅通, 出水流畅,收水时不滴水、不流涎。壶嘴根部的出水眼, 多为独眼,因易被茶叶堵塞,从清代中期起做成网眼式。 传统上,紫砂壶壶嘴的嘴式可分为五种基本式样,即“一 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流。一弯嘴形似鸟喙, 故又名“一喙嘴”,也有呼为“一啄嘴”的。一弯嘴的根 部较大,出水畅快,用于一般紫砂壶。流,又叫“鸭嘴”, 近代开始流行,多用于茶具、咖啡具、奶杯等器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