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裕臻紫砂壶官方网站!
公告
坚持做好壶,做好茶,让茶友壶友放心,大家互相支持,互相监督!

紫砂壶瑕疵的界定和成因

首先,为什么要研究瑕疵的界定及其成因?

在紫砂壶的选购过程中,通常会有形形色色的问题。除了品相完整的精品紫砂壶,还有许许多多有着微瑕和次品的紫砂壶流入了市场。许多壶商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将瑕疵壶和次品壶卖给各位玩家。这就需要各位壶友擦亮自己的眼睛,能够正确辨别发现紫砂壶存在的问题。

另外这也是正确欣赏一把紫砂壶的美以及判断其价值的能力。有些朋友可能没意识到紫砂是手工艺品,对茶壶的几何对称要求或“完美度”极高:“嘴把看起来有有点歪!”、“我用角尺量了,嘴滴把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怎么有个黑点!”

——我们要谨防这种拿工业化标品去衡量手工艺品的陷阱。

那么下面就来谈一谈茶壶上的“瑕疵”有哪些!

紫砂陶器国家标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紫砂陶器》中对于紫砂陶器技术要求。

具体技术要求中对于紫砂壶口径、斑点(铁质)、胚爆(爆砂)、溶洞(坑洞)、裂纹、疙瘩、磕碰、烟熏、色脏(花泥)都有相当详细的标准。

例如斑点:小品紫砂壶上小于1或者0限2个以内的为优等品,小于1或者0限3个以内的为合格品。

风釉是花泥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因是由于泥料中的可溶和微溶性盐在胚体干燥的时候在表面凝结,烧成后形成不同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色差。

简单来说就是紫砂壶做完以后,放置的时间过长,导致烧成以后紫砂壶局部变色,形成瑕疵。

风釉颜色一般是黑色,或者轻微的时候是一种白白的盐一样的东西。因为常出现在被风吹的那面(空气流通量大,水分就蒸发得快),形成的机理又和釉水相同,所以被叫做风釉。

二、花泥

花泥的成因有多种,一般有以下5个原因:

1、泥凳或制壶工具没有清洗干净,造成混泥

2、泥料陈腐的时间过长

3、烧成温度偏低和矿料结构问题

4、不均匀喷水

5、明针修坯过程中使力松紧不一

值得说明的是:如果是第一点而造成的花泥,比如紫泥混入了绿泥,紫砂壶在后期的泡养过程中是无法遮盖的,色差永远都在。但如果是其他四点造成的花泥,情况不严重的话是可以通过后期的泡养,遮盖掉色差较小的花泥。

三、过火和欠火

我们知道每种紫砂泥在不同的窑温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窑温高一分则色太深,减一分则色太浅。以标准窑温1150℃为一号表,1170℃为二号表,每增加或减少10℃紫砂壶颜色就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差异。

但每种泥料还是会有最适合的温度,在这个窑温下,烧制出来水色最好,手感最佳,所以才会有“试片”这个流程。

而“过火”就是指窑温超过了泥料本身能承受的温度,壶体变形,表面起泡,还会有大量的铁质结晶。甚至在一定高温状态下,还会出现针眼、气泡的物理现象。

同理“欠火”是指泥料没有“吃”到应有的温度,壶表看起来颜色偏浅,声音也有沉闷之感,胎质较为疏松,没有完全烧结。

欠火的紫砂壶一般是不怎么会流入市场,通常会进行二次烧制,除非是价格及其低廉的机车壶,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往往就顾不得了。

值得说明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制壶工艺师认为,紫砂壶是不应该烧制到位。就好比牛排,讲究七成熟是最好的,初看可能颜色会差一点,但通过日积月累的泡养,最后养出来的紫砂壶水色反而要更好看。

四、金戒指

金戒指是指壶嘴、壶把与壶身的连接处会有不自然的横向内凹。这属于严重质量问题,有内凹线的紫砂壶属于次品,是不应该拿出来售卖的。

壶把部分的内凹线,在把的上方并不明显,但在把的下方就很明显,业内称之为隐裂。这种隐裂,是制壶老师在粘结壶把时,围泥厚薄不均或干湿不均导致的。


壶嘴处的内凹线,外表看着没有裂纹,但其实壶嘴内里已经开裂了,这样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倒出来的茶水都是散开的。

五、云盘

这种现象叫云盘,只出现在半手和全手壶上,机车壶因为是一体挤压成型反而没有这种问题。

其原理是在做壶时壶体已经干燥,而上的底片含水率较高,导致做出的紫砂壶壶体和壶底干湿度不一致,造成烧制时收缩不同步,而产生裂纹。

又或者上的底片和身筒的结合强度不够,围泥没有夯实,烧制后开裂脱落。

六、断口

这种情况叫做断口,属于制壶工艺师在做壶时没有掌握好泥性和工序而造成的瑕疵。

其原理是满片和壶体的干湿度不一致,做完后壶坯自然收缩,满片将壶口撑开。这样的内伤在壶坯时是看不出来的,只有烧制后才会有较为明显的特征。

七、口盖

盖的类型分为三种,紫砂壶烧制成型后,存在收缩,收缩比是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会导致变型,这时就需要整口。

对于泥料泥性,工序时间,制壶技艺掌握越好的老师,制作的紫砂壶口盖变形的幅度就越小,整口的痕迹就越小。通过涂泥后的分批次复火,最后成品达到一致性。

而做工不好的紫砂壶,虽然可以通过整口来解决部分变形问题,但原有的变形无法更改,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紫砂壶的口盖瑕疵。

1、卡盖

卡盖的标准名称是嵌盖,先看一下好的卡盖。



好的卡盖应该是严丝合缝,壶盖与壶口在一个平面,无明显的高低不匀称。

下面这些属于瑕疵卡盖




除了高低不平、变形之外,如果口盖过小或者过紧,同样也属于瑕疵。

口盖过小,壶口和壶盖之间缝隙过大,很难看;口盖过紧,开盖时会崩掉壶盖或壶口的边沿。

2、截盖

看个示例:倒把西施是标准的截盖,好的截盖是这样。


截盖不能滋出来,也不能缩进去,必须要在同一个斜面上。

而差的截盖是这样。


像这样超边的截盖,已经破坏了倒把西施的款型,也突破了原有截盖的美感,也属于瑕疵。

3、压盖

压盖的制作比卡盖和截盖要更容易一些,容错率也更高。略微变形就可以通过整口修正。标准的压盖应该是天包地,也就是上盖边比下盖边高一线、宽一线。

下面看看好的压盖



而下图这把容天的压盖已经是严重变形了,即使后期通过整口强行整平,但已经发生的形变仍旧存在,所以造成左边口盖薄,右边口盖厚。

八、出水孔

紫砂壶的出水孔也是一个需要非常注意的点,虽然这个不属于瑕疵的范畴,但实在影响使用的体验。

像上面的两把壶的出水孔,出水一定不爽。

究其原因是有些制壶老师没有考虑到水流的物理特性,致使做的紫砂壶开孔过滤面积不足,直接导致了紫砂壶的出水不爽,大大降低了所做紫砂壶的实用性。

如果出水要爽,开孔面积一定要大于壶嘴切口出水面积。

所以出水孔要多,要规整,排序要紧密,开孔面积要大。

好的开孔式样应该是以下这种。

九、爆子


爆子,通常是含砂率非常高的紫砂泥料在窑内烧制时整体收缩,有些稍大点的粒子因内外温差极变而炸裂,粒子周边无缓冲而爆出。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控制窑温的升降速度来降低瑕疵率,也会根据泥料种类的不同略有区别。

十、跳砂

跳砂指的是作品烧成后,壶表面的沙粒丢失,形成小坑的现象。

特别是朱泥调砂,出现跳砂的概率较大。

但无论是爆子还是跳砂需要视程度而定,偶尔或少数是属于正常情况。

十一、抛光

上面的紫砂壶都是经过抛光打蜡处理的。

下面的砂轮机把砂轮换成抛光片就可以抛光。

正常情况下一把普通的紫砂壶刚刚入手时是比较暗哑的。

如何辨别紫砂壶经过抛光打蜡?

如果打过蜡的壶具有以下特点:

1、不正常的假亮,尤其在光下感觉亮的怪异。

2、吸水差,在壶上浇水,很快聚成水滴滚落。

3、如果用指甲在壶表刮擦能擦出痕迹。

如果确定是打蜡,那第一时间是退货,如果实在退不了也有方法解决问题:蜡溶于酒精,可以用75°医用酒精浸泡紫砂壶半小时,又或者用开水煮半小时。

不算瑕疵的瑕疵

一些新手壶友对紫砂壶存在嘴把略歪的情况到底算不算瑕疵有争议,我觉得有必要详细说明一下。


我们先看一下嘴巴的安装过程,一般泥片两头涂水对接为身筒。对接的地方叫做真接头,在外面做一个记号,用来安装壶把。半手、全手都是如此。


在安装的过程中,用铁尺刚皮尺确定中心点和中心线,以防止偏差。接下来在壶嘴和壶把的位置各自做好记号,并分别涂上脂泥、安装。

安装完工后还要再用工具矫正一遍:一是调整嘴把的高低,二是继续调整三点一线,以免安装过程中产生偏差。在这里半手和全手会有一些差别,有些半手壶可能就省略了这个步骤。

接下来就是琢嘴把,脂泥只是让嘴把粘在壶体上,还需要覆上围泥用竹尖刀加工。通常暗接覆上的围泥多一点,明接覆上的围泥少一点。之后嘴把还需要上明针,否则成壶以后的嘴把暗淡无光,这就是嘴把安装的全过程。

那既然安装的时候如此小心谨慎,为啥烧制出来以后还会出现嘴把略歪的情况呢?

第一:壶体泥片的厚薄不可能完全均等,半手的泥片尤其如此。如果泥片的厚薄在壶体上有差异,在窑里烧制的时候,收缩就不能完全一致。这就直接导致嘴把的直线位置,壶把的上下位置发生偏移。

第二:琢嘴把的时候,上的围泥上下左右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当左右围泥的量有差异时,在窑里烧制的时候,又因为收缩不一致,会让嘴把的位置发生轻微偏移。

第三:上明针的时候需要上力,这不仅会改变泥门的形态,也会让嘴把轻微偏移。

第四:不可控的烧制。没有接触过窑的壶友可能认为现代窑内,窑温是全方位完全可控的,但实际上目前还是做不到百分百可控。不确定因素如湿度,氛围,氧气含量,火门都对烧制有影响。说简单一点就是紫砂壶在窑内的变化,并不是完全同步进行的,这就造成泥料在收缩的时候不会等比例的收缩,比如靠近火门的地方温度先到,就会先收缩,而另一面就会慢一步,这样就会存在一点误差。

以上所有这些外在因素都会让嘴把发生轻微偏移。

紫砂壶毕竟是手工制作的物件,经过上千度的高温烧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三点完全一线的作品自然是佳品,如果略歪或存在一些偏差,也属于正常情况。

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拿工业化标品去衡量手工艺品,这既不客观也不现实。


上一篇: 无锡宜兴紫砂矿保护性开采时隔14年重启
下一篇: 紫砂壶出水不畅,记得这些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