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历代紫砂壶的价格参考
了解历史上的紫砂壶价格,对于今人收藏紫砂壶以及了解紫砂文化是有很大帮助的。
(1)明清时期紫砂壶的价格
早在明代,成熟期的紫砂茗壶就已经是贵重之物了。明代诗人林古度的《陶宝肖像歌为冯本卿金吾作》诗中写道“荆溪陶正司陶夏,泥沙贵重如珩璜。世间茶具称为首,玩赏楷模在人手。”诗人己将明代紫砂壶说成如宝玉那样珍贵了。
名家作品价格更高。徐喈凤的《重修宜兴县志》写道:“供春制茶壶,款式不一,虽性瓷器,海内珍之。用以盛茶,不失元味,故名公巨卿、文人墨士,恒不惜重金购之。继如时大彬,益加精巧,价愈腾。”
此壶为万美群“小楚韵”
徐喈凤只说对供春壶“恒不惜重金购之”、时大彬壶“价愈腾’。那么到底值多少钱呢?周高起在崇祯年间著《阳羡茗壶系》时说:“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可见其时名家壶值黄金10-20两,比壶本身的重量大数倍。与些可以相映证的是周澍在《在台阳百咏注》里说的,“台湾郡中,茗皆自煮,必先以手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壶。供春者,吴颐山婢名,制宜兴茶壶者。或作龚春者,误。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笏,即朝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用手所执的狭长板子,以象牙、玉等制成,有来记事。像一块朝笏这么大的黄金板片,重十至二十两应该也有了。
如果折成铜钱,又是多少呢?明代崇祯年间任宜兴教谕的熊飞,曾作《坐怀苏亭焚北铸炉以陈壶徐壶烹洞山界片歌》,其中有句:景陵铜鼎半百沽,荆溪瓦注十千余。”按照熊飞的记载,当时徐友泉、陈用卿制的壶己值一万文铜钱了,是汉代景帝时铜鼎的二十倍。
到了清代,经过战乱,时大彬等明代紫砂名家壶所剩更少。以陈维崧所作《赠高侍读澹人以宜壶二器并系以诗》中诗句来说,就是“百余年来迭兵燹,万宝各竭珠犀贫。皇天劫运有波及,此物亦复遭荆榛”。所以,“清狂录事偶弃得,一具尚值三千缗三百万文。由此可知,此时时大彬的价格己较崇祯年间增值了三百倍!收藏名家紫砂器的增值潜力可见一斑。
当然,清代制壶家的作品在当时倒不是很贵。据成书于1937年的《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曼生壶铭多为
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所作,亦有曼生自为之者。凡自刻铭,刀法道逸,每经傺幕奏刀或
代书者,悉署双款,寻常贻人之品,每壶只二百四十文,加工者价三倍。”由此可知,其实的普通的紫砂
壶也就每把十百四十文,而经过陈涛寿或其幕僚书铭刻款的,则“价三倍”,也就是七百二十文一把,
不足一缗。一把曼生壶的价格,当时只有时大彬壶的0.024%。由此可见,经过历史检验的大名家壶,与当
时制壶名家的作品,其价格差异是非常之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