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紫砂壶商利用在东南亚办壶展览拉抬壶的身价,故意拉开台湾的壶市
价差。例如,一把在台湾卖六千元的名家壶,拿到新加坡去展览,价格可能飙升到十万元。因此,到东南亚旅游的人,看到这些工艺师作品的展览
及行情,就以为自己在台湾买到的壶价格偏低,至以为自己继续买壶,
壶价就会继续攀升。
殊不知,这些壶的身价只是利用展览所创造出来的假象罢了。但是这
种行销手法在台湾还是蛮管用的,使台湾追壶族看到了一个投资的希望,
也带动了茶行及茶艺馆业者用力买壶。
虽然买壶的人很多,但买壶并不是用来泡茶,而是为了增值,所以茶
与壶的消费族群逐渐分家。原本不懂茶、不喝茶的人在这一波壶的热潮下
开始买壶,所表现出的只是一种消费力,至于壶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能
不能增值,没人分得清。
懂茶的人也被卷入这场茶壶风暴中,以为用紫砂壶名家壶泡茶会更好喝。
当时,品茗聊天的话题几乎都是围绕着壶的身价,谁手上有某位名家的壶,就等于和懂茶画上了等号。至于名家壶到底好在哪里,或者是其艺术性在哪里,没人说的清。